近年来,伴随着紫砂壶收藏渐渐兴起,书画名家在名壶上刻铭留字成为一
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一些造诣深厚的书画家以刀代笔,以紫砂壶为载体进行艺
术创作,在藏界形成热潮,并被称之为“壶以铭贵,铭以壶传”的艺术。
天津国拍董事长李立军表示:曾经,紫砂壶才卖2000至5000元,如今至少
要卖到两三万元一把,年涨幅20%至30%,而由知名书画家绘制紫砂壶艺术品,
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又增添几分艺术灵气,升值幅度高达50%。
调查市场可见,以往只作为杂项拍品的紫砂壶,如今已晋升为主角,并设
有名人绘制紫砂壶系列专拍。
“以前紫砂壶上的图案大都是由工艺美术师或陶艺师画的,他们在技术上
非常纯熟,但在艺术创作理念上较单一,难免出现‘千壶一面’的现象。”李
立军认为,而书画家在紫砂壶上写字画画,随性自在,把创意和灵感直接带到
壶上来,使巧思妙构的书画和质朴自然的紫砂壶融为一体,而且每一把壶都是
少有******的艺术品,在藏界“物以稀为贵”的背景下,收藏潜力尤为突出。
如今,有很多收藏紫砂壶的爱好者认为,判断大师壶的真伪是超难的问题。而李立军并不这样认为,他说,普通藏家超适宜收藏近现代名家紫砂壶作品,首先辨别门槛不高,并且很多时候可以向大师本人或其亲属求证。其次,作为近现代艺术品,不管是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艺术表现力上跟普通的紫砂壶有很大的差异,名家的积淀和素养多会体现在“工、型、泥、款”上。
文人参与紫砂壶艺,非故弄风雅,亦非标新立异,更非嬉戏。任何种类的
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具有共通的语言。书画艺术与砂艺之间亦是如此。
两者的共同基础,是我国悠久而博大的传统文化。 历史上早有文人与砂艺的
真正结合,在器物上题诗书句,绘画装饰,相以流传。砂艺也为书画金石界人
士提供另辟蹊径的创作天地。“壶随字贵,字依壶传”就是指滥觞自曼生与杨
彭年合作的传器而言的。
在四十年代初,已故宜兴紫砂名艺人,光素器巨匠,一代宗师顾景舟先生,
也曾与上海书画界友人吴湖帆、江寒汀、张大壮、唐云等先生有一段交往,在
壶上以书画交流,再由顾景舟先生亲自制壶镌刻。挚友间同好雅玩,彼此激赏。
也与韩美林先生一度合作造型设计,顾景舟先生亲手制作镌刻。
.jpg)
其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已故宜兴紫砂名家顾
景舟所制石瓢壶、吴湖帆饱墨执笔悬腕在壶坯上题诗句“为君倾一杯。狂謌竹
枝曲。相明先生。吴倩并题”和画上竹枝,以1232万元成交,创下宜兴紫砂器
拍卖单价之超。
七十年代中期以后,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国画院与紫砂工艺厂紧密合作。时
有当代书画名流如王个簃、朱屺瞻、唐云、謝稚柳、程十发、张乐平、应野
平等先生,装饰了一批砂壶,並投入市场。
江苏画家亚明,爱壶,藏壶,甚而创制“亚明壶”,人称“壶痴”,于
1989年初召集书画名家五十余人与宜兴制壶高手合作,其中不少为当代
稀有逸品、神品与妙品。
文人题识除了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外,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断代
的艺术收藏品。
—⇔—⇔—⇔—⇔—⇔—⇔—⇔—⇔—⇔—⇔—⇔—⇔—⇔—⇔—⇔—⇔—
《瑶竹壶》260cc 原矿红泥
.jpg)
上海书画名家程十发先生墨宝:竹报平安 程十发 一九八四、三、二、
(1984年3月2日)
.jpg)
“竹报平安”,世人爱竹,无非不为其淳朴温和之性情、节高而虚心之品
格所钦慕,竹独具的品德与古代贤哲“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操十分吻合,
故有“君子比德于竹”之说。
|